成语:忘形交
拼音 wàng xíng jiāo
解释 不拘身分、形迹的知心朋友。
出处 《新唐书·孟郊传》:“孟郊者,字东野,湖州武康人。少隐嵩山,性介,少谐合。愈一见,为忘形交。”
例子 无
语法 作宾语;用于交往
典故
不拘身份、形迹的知心朋友。
见唐韩愈与孟郊之事迹。
韩愈(768-824年),字退之,河南河阳(今河南孟县南)人。
因其自称郡望昌黎,故世称韩昌黎。
著名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。
贞元进士,曾任监察御史,因事贬为山阳令。
遇赦后,累任国子博士、刑部侍郎等职。
因谏阻宪宗迎佛骨,又被贬为潮州刺史。
召还长安后,又累任国子祭酒、兵部侍郎、京兆尹、御史大夫等。
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其诗作也对宋诗发生了很大影响。
孟郊(751-814年)字东野,湖州武康(今浙江德清北)人,著名诗人。
少年时曾隐居嵩山,性格孤僻,很少朋友。
但与韩愈却为忘形交。
他五十岁才中进士,任溧阳县尉。
但在任期间经常不理政务,专意赋诗。
后曾任水陆转运判官。
【出典】:《新唐书》卷176《韩愈传附孟郊传》5265页:“少隐嵩山,性介,少谐合。愈一见为忘形交。”
【例句】:明·杨循吉《吴中故语·魏宋故郡志》:“然蒲圻爱彼殷勤,竟遂弃寐吉,为忘形之交。” 明末清初·佚名《画图缘》:“花天荷道:‘尔我忘形至此,尚有何嫌而作趑趄之态?’”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10回:“三公子道:‘牛先生,你我数十年故交,凡事忘形,今又喜得舍表侄得接大教,竟在此坐到晚去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