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管城子
拼音 guǎn chéng zǐ
解释 毛笔的别名。
出处 唐·韩愈《毛颖传》:“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,而封诸管城,号曰‘管城子’。”
例子 拔毫已付~,烂首曾封关内侯。 宋·刘过《羊腰肾羹》
语法 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毛笔
典故
唐 韩愈《毛颖传》称:秦始皇时,蒙恬在中山打猎,围毛氏之族,拔他们的毫毛献俘于章台宫。
将他们捆缚起来后,始皇使蒙恬赐之汤沐,封于管城,号曰管城子。
累拜中书令,与上益狎,上尝呼为中书君。
“颖与绛人陈玄、弘农 陶泓及会稽 褚先生友善,相推致,其出处必偕。”韩愈在文中把笔墨砚纸人格化。
后因以“管城子”为毛笔的别称。
宋 黄庭坚《戏呈孔毅父》诗:“管城子无食肉相,孔方兄有绝交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