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居安虑危
拼音 jū ān lǜ wēi
解释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同“居安思危”。
出处 《宋书•文五王传》:“龙舟所幸,理必利涉,然居安虑危,不可不惧。”
例子 古人有言:‘得宠思辱,~。’ 明·无名氏《白兔记·寇反》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劝诫人
典故
同“居安思危”。
《新唐书.杨虞卿传》:“自古天子居危思安之心同,而居安虑危之心则异,故不得皆为圣明也。”《明史.兴宗孝康皇帝传》:“昔周公教成王克诘戎兵,召公教康王张皇六师,此居安虑危,不忘武备。”
近义词 居安思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