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变化无方
拼音 biàn huà wú fāng
解释 方:方向。善于变化而没有固定的方向和程式。形容变化灵活,捉摸不定。
出处 《三国志•魏志·袁绍传》:“曹公善用兵,变化无方,众虽小,未可轻也,不如以久持之。”
例子 《三国志•魏志·袁绍传》:“曹公善用兵,变化无方,众虽小,未可轻也,不如以久持之。”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各种事物或人的情绪
故事 东汉末期,袁绍和曹操从小是十分要好的朋友,世事变化无方,为了争夺天下,两人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。董卓要废汉自立,袁绍起兵反对,曹操成为袁绍手下的奋武将军。董卓死后,曹操的力量日益强大,以许昌为大本营与刘备、袁绍等对立
变化多种多样,没有一定的规则。
袁绍(事迹见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条)为人刚愎自用,欲攻灭曹操,于建安五年(200年)发兵南下。
谋士田丰给他出策说:“曹操善于用兵,变化多种多样,使人猜测不透,虽然兵马不多,也不能轻视,不如和他打持久战。将军你据山河之固,拥四州之地,外连英豪,内务耕稼,然后派精锐分为奇兵骚扰曹操,使其疲于奔命,不出两年,就可以打败他。”袁绍不听,终有官渡之败。
【出典】: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绍传》卷6第200页:“绍之南也,田丰说绍曰:‘曹公善用兵,变化无方,众虽少,未可轻也,不如以久持之。……。’绍不从。”
【例句】:唐·杨炯《公卿以下冕服议》:“山者,布散云雨,象圣王泽沾下人也;龙者,变化无方,象圣王应时而教也。 明·谢谠《四喜记·祸禳左道》:“帐下张鸾卜吉,他二人变化无方,瘸师左黜,神通不测。”
反义词 一成不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