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不患寡而患不均
拼音 bù huàn guǎ ér huàn bù jūn
解释 患:忧虑;寡:少,贫穷;均:平均。不忧虑贫穷而忧患不平均。
出处 《论语•季氏》:“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”
典故
指分配不公平或处理事情不合理。
鲁国执政大夫季氏打算派兵攻打一个附庸小国颛臾,以扩大自己的地盘。
孔子对此十分反对,而他的学生冉有因为在季氏家作家臣,却站在季氏的立场上说,颛臾地近鲁国,如果不取,将来要给子孙留下后患。
孔子批评他说,冉求,君子就讨厌这种态度。
明明是自己贪心,却一定另找藉口。
我听说,无论诸侯还是大夫,不必担心财富少,只须担心财富不均;不必担心穷困,而应担心境内人民不安。
财富平均,就无所谓贫穷;境内和平团结,便不会有危险。
【出典】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冉有曰:‘今夫颛臾,固而近于费。今不取,后世必为子孙忧。’孔子曰:‘求!君子疾夫舍曰欲之,而必为之辞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’。”
【例句】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:“治国安民,不患寡而患不均。我想,有朝一日,这田势必是要分的。既要均田,自然要计口授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