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国家多故
拼音 guó jiā duō gù
解释 故:变故,事故。国家总出现重大变故。
出处 《三国志•魏志·钟会传》:“方国家多故,未遑修九伐之征也。”
例子 太平天国·赖文光《自述》:“六年秋,值~之际……弃文就武,奉命出师江右。”
语法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局势
典故
故:事故,患难。
国家连续出现重大患难。
《三国志.魏志.钟会传》:“方国家多故,未遑修九伐之征也。”(未遑:没有闲暇。)太平天国.赖文光《自述》:“六年秋,值国家多故之际……弃文而就武,奉命出师江右。”也作 ① 【国家多难】。
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虽然,吾君老矣,子少(shào),国家多难。”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二十二回:“国家多难……壮年浩志,请勿销沉。”
近义词 国事多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