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十不离九
拼音 shí bù lí jiǔ
解释 十成中已有了九成。比喻把握很大。
出处 清·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一百六回:“不然,那厮趋西门最便,何苦绕道过南山,来此关下乎?小弟此请当十不离九。”
典故
主谓 指料想与事实不会有很大的差错。
《荡寇志》137回:“哥子道:‘运气来了,那里论不定,方才我听他的梦话,又听你说出他的面貌,这人定是宋江,端的十不离九……’”△多用于对人事的估测。
→所差无几 十有八九 ↔天悬地隔。
也作“八九不离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