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责躬罪己
拼音 zé gōng zuì jǐ
解释 责躬:责备自己;罪:归罪。责备自己并归罪于自己。
出处 《周书•武帝纪》:“壬申,集百寮于大德殿,帝责躬罪己,问以治政得失。”
例子 伏乞皇上近法列圣,远法禹、汤,时下明诏,~,深痛切至,激厉天下,同雪国耻。(清·康有 《上清帝第二书》)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典故
并列 躬,自身;罪己,归罪于己,自责。
责备自己,把罪过归到自己身上。
[例]他总是宽于待人,严于律己。
每有差错,往往是~,从不诿过于人。
△多用于自责方面。
也作“罪己责躬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