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赖耶识 |
亦作“ 阿黎耶识 ”。梵语的译音。意译为“藏识”。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... |
阿郎杂碎 |
方言。罗唆麻烦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七一回:“平白地给我磕甚么头?阿郎杂碎的,我见他... |
阿拉巴图 |
满语。奴隶。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西域用兵始末》:“当是时, 大策零 王孙 达瓦齐 与... |
阿剌吉酒 |
烧酒的别称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穀四·烧酒》﹝释名﹞:“火酒,阿剌吉酒。” 清... |
阿梨诃咃 |
草名。荜茇的别称。气热味辛香,可入药用。子可作调味品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木篇... |
阿罗汉果 |
佛教语。小乘谓断一切嗜欲和烦恼并出三界生死者,称为得到阿罗汉果。《百喻经·三重楼... |
阿罗耶识 |
即阿赖耶识。 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·明见》:“臧者,瑜伽师所谓阿罗耶识(此从 真諦 译... |
阿那波那 |
梵语译音。意译为数息观。佛教静修之法,数鼻息的出入,使心境恬静宁一。 清 龚自珍 《... |
阿耨达池 |
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。意译为“无热恼”。池名。 唐 代称为 无热恼池 。此池在五 印度... |
阿耨达山 |
即 昆仑山 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经营 炎火 而浮 弱水 兮”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... |
阿耨多罗 |
梵语Anuttara的译音。意译为“无上”。 明 唐寅 《醉时歌》:“诸行无常一切空,阿耨多... |
哀丝豪肉 |
丝:琴瑟之类的弦乐器,弦乐;肉:指喉咙,歌喉。悲切的弦乐,洪亮的歌喉。 |
哀乐中节 |
中:合乎;节:适度。指哀伤和欢乐都适度,抒发感情不过分。 |
哀戚之情 |
戚:悲哀。丧亲后的悲痛心情。 |
哀梨并剪 |
并剪:并州产的锋利剪刀。比喻言语、文章流畅爽利。 |
哀穷悼屈 |
哀:怜恤;穷:境遇不好,指不得志;悼:伤心;屈:冤屈。对身处逆境的人,表示怜恤和... |
挨三顶四 |
形容人多,连接不断。同“挨三顶五”。 |
挨冻受饥 |
挨:遭受。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 |
挨肩叠足 |
肩挨肩,脚碰脚。形容十分拥挤。 |
挨饿受冻 |
遭受饥饿与寒冷侵袭。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。同“挨冻受饿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