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春秋责备贤者
拼音 chūn qiū zé bèi xián zhě
解释 春秋:孔子修订《春秋》书;贤者:指才德兼备的人。指《春秋》书对贤者常常责备,严格要求。
出处 《新唐书•太宗纪赞》:“然《春秋》书中,常责备贤者,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,莫不叹息于斯焉。”
例子 ~,未可以士大夫之义律儿女子。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•滦阳消夏录》
语法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批评
典故
春秋:古代史书名。
责备:求其完备。
《春秋》对贤者的要求特别严格。
后多用以表示批评是出于对被批评者的爱重。
语出《新唐书.太宗纪.赞》:“然《春秋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,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,莫不叹息于斯焉。”宋.洪迈《容斋续笔》卷一:“《春秋》责备贤者,斯为可恨。”清.胡承谱《只麈谭》卷下:“汤伯纪《自儆》云:‘《春秋》责备贤者,造物计较好人,一点莫留余滓,十分成就全身。’”《镜花缘》一二回:“据小子愚见,《春秋》责备贤者,其罪似应全归卖肉之人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.杂论管闲事.做学问.灰色等》:“他家翰笙还慨乎言之,大约是《春秋》责备贤者之意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