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攻乎异端
拼音 gōng hū yì duān
解释 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。’”
出处 既是儒流,读圣贤之书,焉有~之理。 ★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四回
例子 南朝·梁·任昉《王文宪集序》:“约己不以廉物,弘量不以容非。~,归之正义。”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典故
攻:钻研。
乎:犹“于”。
异端:自居为正统派的人用以指斥不同的思想派别。
旧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。
语出《论语.为政》:“子曰:‘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。’”清.袁枚《小仓山房尺牍》一七八首:“自觉穷年累月,无一日敢废书不观,尚且正经、正史不能参究,何暇攻乎异端?”《三侠五义》四回:“老爷闻听,心中暗想:‘即是儒流,读圣贤之书,焉有攻乎异端之理?’”也指对异端的排斥。
攻,指斥。
南朝.梁.任昉《王文宪集序》:“约己不以廉物,弘量不以容非,攻乎异端,归之正义。”明.张凌虚《谈辂》:“任昉序《王俭集》有‘攻乎异端,归之正义。’可见攻字从攻击之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