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梧丘之魂
拼音 wú qiū zhī hún
解释 用来比喻无辜的冤魂。
出处 南朝·梁·江淹《诣建平王上书》:“仰惟大王少垂明白,则梧丘之魂,不愧于沉首;鹄亭之鬼,无恨于灰骨。”
典故
《文选》卷三十九江文通《诣建平王上书》唐.李善注引《晏子春秋》曰:“景公畋于梧丘,夜坐睡,梦见五丈夫,倚徙称无罪。公问晏子,曰:‘昔先公灵公出畋,有五丈夫来,惊兽,悉断其头而葬之,命曰:“丈夫丘”。
’命人掘之,五头同穴。
公令厚葬之,乃恩及白骨。
”参见今本《晏子春秋.杂下》。
畋,打猎,齐景公在梧丘打猎时,夜梦五丈夫前来诉冤。
景公问晏婴是怎么回事?晏婴告诉说,昔灵公外出打猎,因五丈夫惊跑了猎兽,而遭杀戮。
五人同葬,称“丈夫丘”。
景公听了,重令厚葬。
此事受到世人的赞扬。
后因用为诉冤或平冤颂德的典故。
南朝梁.江淹《诣建平王上书》:“仰惟大王少垂明白,则梧丘之魂,不愧于沈首;鹄亭之鬼,无恨于灰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