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置而不问
拼音 zhì ér bù wèn
解释 宋·苏轼《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》:“上林令吏之不材,而虎圈啬夫,才之过人者也,才者遗而不录,不才者而不问,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?”
出处 宋·苏轼《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》:“上林令吏之不材,而虎圈啬夫,才之过人者也,才者遗而不录,不才者置而不问,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?”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典故
放在一边,不加过问。
《宋史.太祖纪三》:“五代诸侯跋扈,有枉法杀人者,朝廷置而不问。”明.罗洪先《东川先生行状》:“是以黥劓之刑上于大夫,窜戍之罪加之耆旧……陛下置而不问,是岂劝大臣之道欤?”
近义词 置之不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