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珠履三千
拼音 zhū lǚ sān qiān
解释 珠履:缀有珠玉的鞋子。形容贵宾众多。
出处 唐·李白《江上赠窦长史》:“不同珠履三千客,别欲论交一片心。”
语法 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很富有
珠履(lǔ吕):用针线缝上珍珠的鞋子。
此典指楚国春申君黄歇有门客三千,上等宾客都穿着缝有珍珠的鞋子。
后以此典比喻豪门食客、宾客众多,穿戴豪华。
春申君(?——前238年),姓黄名歇,战国时楚国贵族。
楚考烈王即位,任黄歇为令尹(掌军政大权,楚国最高官)。
楚考烈王十五年(前248年),改封于吴(今江苏苏州),号春申君,门下有食客三千。
曾率军救赵攻秦,秦军退走,春申君黄歇回国,这时楚国又强大起来。
赵国平原君赵胜派使者到楚国春申君黄歇这里来,春申君黄歇安排他们在上等宾馆住宿。
赵国使者想要在楚国炫耀一下,头上插着玳瑁簪子,刀剑套子上用珍珠宝玉装饰着,请求会见春申君黄歇门客。
春申君黄歇门客有三千多人,其中上等宾客都穿着缝有珍珠的鞋子会见赵国使者,赵国使者十分羞愧。
此典又作“珠履客”、“三千珠履”、“三千客”、“珠履三千客”、“楚客豪华”、“三千履”、“三千珠履”、“履明珠”。
【出典】:《史记》卷78《春申君列传》2395页:“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,春申君舍(安排住宿)之于上舍。赵使欲夸楚,为玳瑁(dài mào代瑁,爬行动物,象龟,甲壳黄褐色,有黑斑,光润,产在热带、亚热带海中)簪(玳瑁角质板制成发簪首饰),刀剑室(刀剑鞘)以珠玉饰之,请命春申君客。春申君客三千余人,其上客皆蹑(niè聂,穿)珠履以见赵使,赵使大惭。”
【例句】:唐·李白《寄韦南陵冰》:“堂上三千珠履客,瓮中百斛金陵春。” 唐·杜甫《投赠哥舒开府翰》:“未为珠履客,已见白头翁。” 唐·武元衡《送裴戡行军》:“三千珠履食不欢,玉人犹苦夜冰寒。” 唐·张祜《感春申君》:“春申还道三千客,寂寞无人杀李园。” 唐·杜牧《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》:“君为珠履三千客,我是青衿七十徒。” 宋·苏轼《谢人惠云巾方舄》之二:“魏风褊俭堪羞葛,楚客豪华可笑珠。” 苏轼《刘孝叔会虎丘时》之二:“只遣三千履,来游十二峰。” 宋·汪元量《函谷关》:“不是三千珠履客,如何秦地得生还。” 元·汪元亨《朝天子·归隐》:“珠履三千,金钗十二,朝承恩暮赐死。” 明·陈子龙《行乐词》之四:“自矜能任侠,有客履明珠。”
近义词 三千珠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