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中曲

[唐朝] 李商隐

蔷薇泣幽素,翠带花钱小。
娇郎痴若云,抱日西帘晓。
枕是龙宫石,割得秋波色。
玉簟失柔肤,但见蒙罗碧。
忆得前年春,未语含悲辛。
归来已不见,锦瑟长于人。
今日涧底松,明日山头檗。
愁到天池翻,相看不相识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蔷薇沾露如在哭泣幽居寒素,绿色的蔓条缀着花儿如钱小。
娇郎痴立像天空无依的浮云,拥抱白日在西帘下待到破晓。
枕头是龙宫的神石,能分得秋波的颜色。
素席上已不见她柔美的体肤,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。
忆起前年春天分别,共曾相语已含悲辛。
归来再也不能见面,唯有锦瑟横躺长存。
今日像涧底的青松,明日像山头的黄檗。
真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,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。

注释
房中曲:乐府曲名。《旧唐书·音乐志》:“平调、清调、瑟调,皆周房中曲之遗声也。”
蔷薇:落叶灌木,亦指这种植物的花。幽素:幽寂,寂静。
翠带:指蔷薇的绿色枝蔓。花钱:花冠细如钱状。
娇郎:诗人自指。
抱日:形容白天痴情悼亡。
龙宫石:这里把妻子用过的枕头比作龙宫宝石,以示遗物之可珍。
秋波: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,形容其清澈明亮。
玉簟(diàn):光洁如玉的竹席。

创作背景

李商隐于唐宣宗大中三年(849年)冬天别离妻子远赴徐州,大中五年(851年)春末夏初间其妻子王氏病重。待李商隐离开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府,回到长安家中,妻子王氏已经亡故,卒前未能见面,作者心情格外悲伤,于是写下《房中曲》这首感情沉挚深厚的悼亡诗。

赏析

这是一首明确被指认为的悼亡诗,是李商隐悼念其亡妻王氏的诗。大中五年(851年)春夏间王氏病重至死,李商隐罢官归京时竟未见爱妻最后一面,房中唯有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。物在人亡,睹物增悲。哀悼之情中致以身世之慨,沉痛感人。

“蔷薇泣幽素,翠带花钱小。”蔷薇枝条细长柔软,有如绿色的衣带,圆圆的小花又有如衣带上的钱纹;素淡的花朵混动着晶莹的露珠,仿佛正在哭泣流泪一般,给人幽冷之感。除幕归来,但见往日非常逗人喜爱的蔷薇,如今也和自己一样无精打彩,流淌泪珠,凄凄楚楚,打迭不起精神来。爱妻亡故,诗人把自己哀愁的情感,无意中移到庭院的蔷薇,使本无情感的花朵也染上了哀伤的色彩,创造出一种凄怆悲凉的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