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黄耳传书
拼音 huáng ěr chuán shū
解释 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
出处 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初机有俊犬,名曰黄耳,甚爱之。既而羁寓京师,久无家问,……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,犬寻路南走,遂至其家,得报还洛。其后因以为常。”
语法 作宾语、定语;指传递家信
典故
南朝 梁 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陆机少时颇好游猎。在吴豪盛,客献快犬名曰黄耳;机后仕洛,常将自随……机羁京师,久无家问,因戏语犬曰:‘我家绝无书信,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?’犬喜摇尾,作声应之。机试为书,盛以竹筒,系之犬颈。犬出驿路,疾走向吴……径至机家,口衔筒作声示之。机家开筒取书,看毕,犬又向人作声,如有所求;其家作答书内筒,复系犬颈,犬既得答,仍驰还洛。计人程五旬,而犬往还才半月。”后因以“黄耳传书”为传递家信的典故。
清 宋琬《舟中见猎犬有感而作》诗之四:“黄耳传书事不讹,松江高冢尚嵯峨。”
近义词 黄耳寄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