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家破人亡
拼音 jiā pò rén wáng
解释 家庭破产,人口死亡。
出处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家破人亡,子归何处。”
例子 朱家从朱老巩气死,朱老忠的姐姐跳河自尽,朱老忠只身闯关东,闯得家破人亡。(梁斌《红旗谱·代序》)
语法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常与“妻离子散”连用
典故
家遭毁灭,亲人死亡。
形容家庭惨遭不幸。
《景德传灯录.澧州乐普山元安禅师》:“问:‘学人拟归乡时如何?’师曰:‘家破人亡,子归何处?’”《醒世恒言》卷二○:“那知霹空降下这场没影奇祸,弄得家破人亡,父南子北,流落至此!”《官场现形记》一五回:“小人们遭了土匪,一家家家破人亡,那里还有钱孝敬统领大人!”亦作“人亡家破”。
元.孔文卿《东窗事犯》二折:“枉了你修福利,送的教人亡家破,瓦解星飞。”《醒世恒言》卷一七:“朱信扳指头一岁起运,细说怎地勤劳,如何辛苦,方挣得这等家事。不想小乙哥把来看得像土块一般,弄得人亡家破。”亦作“家败人亡”。
《金瓶梅》八○回:“把人家弄的家败人亡,父南子北,夫离妻散的,还来上什么纸儿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