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就事论事
拼音 jiù shì lùn shì
解释 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。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、静止、片面地议论。
出处 清·沈复《浮生六记·闲情记趣》:“贫士起居服食,以及器皿房舍,宜省俭而雅洁。省俭之法,曰:‘就事论事。’”
例子 世间有所谓“就事论事”的办法,现在就诗论诗,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。(鲁迅《且介亭集文二集·“题未定”草》)
语法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孤立地看问题
典故
按照事情本身的实际情况来谈论,不涉及其他。
明.沈德符《野获编.词臣论劾首揆》:“则以为夺情大事,有关纲常,且就事论事,未尝旁及云。”《歧路灯》六四回:“不如就事论事,单着管九儿一人承抵,真赃实犯,叫他一人有罪一人当,久后好细细追查谭绍闻的实落。”鲁迅《热风.对于批评家的希望》:“所以批评家若不就事论事,而说些应当去如此如彼,是溢出于事权以外的事,因为这类言语,是商量教训而不是批评。”也指仅就事情的表面现象来评论事物的实质。
清.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槐西杂志二》:“乃知祸不虚生,虽无妄之灾,亦必有所以致之;但就事论事者,不能一一知其故耳。”《镜花缘》一九回:“老夫适才所说,乃就事论事,未将全体看明,不无执著一偏。”
近义词 避实就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