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兴师动众
拼音 xīng shī dòng zhòng
解释 兴:发动;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
出处 《吴子·励士》:“夫发号布令,而人乐闻;兴师动众,而人乐战;交兵接刃,而人乐死。”
例子 既然怕兴师动众,不如不养活这些闲人了!(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三回)
语法 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大规模行动
歇后语 五百罗汉斗观音;百万雄师下江南
故事 战国时期,魏国西河太守吴起与魏武侯魏击谈论怎样才能做到战无不胜,吴起就用兵经验发表看法,君主要倚仗:将军在战场发号施令军士愿意听从,将军兴师动众作战,士卒愿意出征,到了战场,士兵不怕死,要奖罚分明
兴:发动。
原指出动大队兵马。
后亦指动用很多人力。
《吴子.励士》:“夫发号布令,而人乐闻;兴师动众,而人乐战;交兵接刃,而人乐死。”宋.司马光《论西夏札子》:“先帝兴师动众,所费亿万,仅得数寨,今复无故弃之,此中国之耻也。”《红楼梦》四七回:“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,妈就这样兴师动众,倚着亲戚之势,欺压常人。”亦作“兴兵动众”。
汉.张竦《为刘嘉作奏称莽功德》:“兴兵动众,欲危宗庙,恶不忍闻,罪不容诛。”亦作“行师动众”。
《三国志.魏书.明帝纪三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:“即位之后……务绝浮华谮毁之端,行师动众,论决大事,谋臣将相,咸服帝之大略。”亦作“行军动众”。
《三国志.魏书.王朗传》:“今权之师未动,则助吴之军无为先征。且雨水方盛,非行军动众之时。”亦作“起兵动众”。
《三国志.吴书.华覈传》:“不可以兴土功,不可以会诸侯,不可以起兵动众,举大事必有大殃。”亦作“起师动众”。
《晋书.吕纂传》:“夫起师动众,必参之天人,苟非其时,圣贤所不为。”亦作“劳师动众”。
《封神演义》八一回:“长兄,不必劳师动众,他自然尽绝,也使旁人知我等妙法无边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六八回:“心中暗想,为了这一点点小么魔,便闹的劳师动众,未免过于荒唐了。”
反义词 小打小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