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王佐之才
拼音 wáng zuǒ zhī cái
解释 佐:辅佐。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。
出处 《汉书·董仲舒传赞》:“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,虽伊、吕亡以回。”
例子
当朝一见,许其王佐之才,行路相逢,知其美人之赠。
★唐·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
语法 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典故
王:帝王。
佐:辅助。
指具有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。
《汉书·董仲舒传赞》说:“刘向曾称颂董仲舒有辅佐帝王建功业、治天下的大才干,即使辅佐商汤王的伊尹、辅佐周武王的吕尚这样的贤相也不过如此。至于辅佐齐桓公的管仲、辅佐齐景公的晏婴之流,不过是辅佐着霸主罢了,他们更难以与董仲舒相比了。”后以此为典,咏安邦治国的贤才。
【出典】:《汉书》卷56《董仲舒传·赞》2526页:“刘向称‘董仲舒有王佐之材,虽伊吕亡(通“无”)以加,管、晏之属,伯(同“霸”)者之佐,殆不及也。
’”
【例句】: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荀彧传》:“彧年少时,南阳何颙异之,曰:‘王佐之才也。’” 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孔休源传》:“董仲舒华令思何以尚此,可谓后生之准也。观其此对,足称王佐之才。” 唐·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:“当朝一见,许其王佐之才;行路相逢,知其美人之赠。” 唐·白居易《效陶潜体诗十六首》之14:“地寒命且薄,徒抱王佐才。” 唐·皮日休《太湖石》:“苟有王佐才,崛起于太湖;试问欲西笑,得如兹石无?”
近义词 王佐之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