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跋山涉水
拼音 bá shān shè shuǐ
解释 跋山:翻过山岭;涉水,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。翻山越岭,趟水过河。形容走远路的艰苦。
出处 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:“大夫跋涉,我心则忧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跋山涉水,蒙犯霜露。”
例子 同样的青春,同样的年龄,有人跋山涉水,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。(魏巍《路标》)
语法 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
典故
《左传.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。”后即以“跋山涉水”指翻山过河,远行艰苦。
宋.王回《霍丘县驿记》:“虽跋山涉水,荒陋遐僻之城,具宗庙社稷者,一不敢缺焉。”秦牧《湘阴热浪记》:“从全国各个省区,风尘仆仆,跋山涉水专程前来拜访湘阴的人们,却络绎不绝。”亦作“跋山涉川”。
宋.吴曾《能改斋漫录.龙尾道》:“跋山涉川,之任敢辞于艰险。”
英语 scale mountains and ford streams
俄语 продéлать дóлгий и трудный
日语 山を越え,川を渡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