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一败涂地
拼音 yī bài tú dì
解释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出处 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天下方扰,诸侯并起,今置将不善,壹败涂地。” 一败涂地的故事
例子 不料我们~如此。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五回
语法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彻底失败
指刘邦在家乡对起义之民众说:如果选择领导将官不当,就会一旦失败,肝脑涂地,不好挽救。
后以此典比喻失败惨重,不可收拾。
刘邦(前256——前195年),字季,沛(今江苏沛县)人。
早年曾任泗水亭(今江苏沛县东)长(管治安警卫之小官)。
一次,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壮丁去为秦始皇修骊山(今陕西临潼县东南)陵墓。
途中许多壮丁逃跑,刘邦考虑人跑了,自己不好交差,不如把大家都释放,自己也逃跑。
有些不愿跑的就随刘邦逃到山中躲藏起来。
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,陈胜、吴广在大泽乡(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)起义,许多郡、县人民奋起反抗秦朝统治。
沛县县令也想起兵,派樊哙去芒、砀(今安徽砀山县东南)山中请刘邦回来同时起义。
但当刘邦带着队伍回来时,县令又怕刘邦人多势众,不让进城。
刘邦便写了一封信用箭射进城去,号召城内民众杀死县令,共同起义。
城内民众杀死县令,欢迎刘邦进城,并请他当县令。
刘邦说:“天下当今大乱,各地诸侯纷纷起事,如果选择领导将官不当,就会一旦失败,肝脑涂地,不可挽救。我不是爱惜自己的性命,而是担心能力薄弱,不能保全父老兄弟。这可是件大事,希望大家再推选能够胜任的人。”
【出典】:《史记》卷8《高祖本纪》350页:“刘季曰:‘天下方扰,诸侯并起,今置将不善,一败涂地。吾非敢自爱,恐能薄,不能完父兄子弟。此大事,愿更相推择可者。’”
【例句】:宋·欧阳修、宋祁《新唐书·永安王孝基传》:“夏城坚,攻之引日,宋金刚在近,内拒外疆,一败涂地。” 宋·苏洵《管仲论》:“威公之薨也。‘一败涂地’。” 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10:“郡民老幼皆号泣曰:‘杀我总督官,我尚何为生。’壮者助中军殊死战,台军一败涂地,屠其二营。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74回:“这可是古人说的,‘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’,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,才能‘一败涂地’呢。”
英语 bite the dust